“万物互联”下半场 需打好物联网创新应用牌发表时间:2024-08-15 19:35来源:通信信息报 (图片来源:摄图网) (记者 林碧涓)从智能家居到智慧城市,从自动驾驶到远程医疗,从环境自动监测到工业的自动化……“万物皆可联”时代,物联网与信息通信技术的深度融合,正成为了推动城市智慧建设的关键力量,并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推动着行业实现智能化、数字化转型升级。 为深入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关于“加快发展物联网”的决策部署,工信部日前组织开展2024年物联网赋能行业发展典型案例征集工作,加强典型经验总结和优秀案例推广,进一步促进物联网发展。 万物智联加速到来 当前,以5G、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为代表的新兴技术快速发展,并成为创新驱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明确指出,要“加快发展物联网,健全一体衔接的流通规则和标准,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物联网技术实现人、物之间的互联互通,提高生产、流通、消费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增强流通安全性,促进信息透明化,提升整体的经济效益。 随着物联网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应用领域的拓展,物联网连接数继续增长,2022年8月,我国物联网连接数达16.98亿,实现了“物超人”的里程碑式跨越。截至今年5月底,我国三家基础电信企业发展蜂窝物联网终端用户24.65亿户。 与此同时,在技术融合的趋势下,我国物联网市场进一步走深走实,物联网安全与应用国际标准研制取得新进展,智能物联网、绿色物联网等成为行业关注新方向,在2024世界物联网500强峰会上,世界物联网大会执委会主席何绪明在主题报告中表示,2024年全球物的连接数增长了20%以上,超过250亿,全球数字经济总量超过40万亿美元,增幅近20%,中国物的连接数估计超过30亿,增幅超30%。 智能物联创新应用场景 5G时代,物联网扮演了一个怎样的角色? 物联网连接数在一定程度上是检验5G深度融入行业的重要指标。伴随着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物联网进一步拓宽了应用场景,一个全新的数智世界正在加速到来。 数智赋能新消费。在卫星互联网和智能网联汽车的“结合部”,“汽车直连卫星”作为新兴技术应用正走入大众视野中,丰富消费体验。据悉,比亚迪仰望U8越野玩家版依托中国自主研发的“天通一号”卫星移动通信系统,可保障汽车在地面移动网络和固定网络覆盖不到的地方,接入卫星网络,提升汽车主动安全能力。 数字化应用,赋能城市绿色化发展。停车场灯具老旧、照明效果差、24小时大面积照明,造成的电力浪费、运维成本居高不下的问题困扰着企业的发展。天翼物联联合属地电信为某机关地下停车场部署了中国电信绿色照明产品,通过“宽带连接+智能照明终端+平台应用”的一体化服务,实现联网照明的智能化管理,减少超过80%的能源消耗。据悉,天翼物联绿色节能物联网产品已为全国多地政府、银行、医院、学校、酒店、商超等场所提供绿色服务,助力每年降碳超3400吨,相当于植树造林超63万棵。 AI+物联网,推进施工安全。依托天翼物联5G智慧工地AI智能监控专网,某重工有限公司实现了“高空作业”视频画面快速回传至企业工地内网监控系统,大幅提升了工地智能化监控水平,保障安全生产。 智能物联网的发展面临诸多挑战 当前,我国物联网产业布局日趋完善,物联网技术持续驱动各领域实现创新与变革,“万物互联”正加速迈向“万物智联”。但在各行各业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大背景下,物联网产业仍面临着数据隐私与安全问题、深度应用不足等问题。 在数据隐私与安全方面,物联网体系结构通常被划分为三个主要层次:感知层、网络传输层和应用层,由于要实现各个层次及各物联设备之间的信息交互传递,涉及用户的个人信息、行为数据,这些数据如果被黑客窃取或泄露,将对用户的隐私造成严重威胁。此外,数字技术的发展,也让网络攻击的数量和种类不断增加。黑客可通过网络攻击获取物联网设备的控制权,从而进行控制设备、窃取数据、破坏系统等恶意操作。 在深度应用方面,公开数据显示,截至目前,5G物联网的终端连接数超过3000万。然而,即使这3000万物联网终端全部用于行业应用中,平均每个大类行业连接数也仅有40多万,这只是极小的一部分。西安邮电大学教授王宏刚表示,“物联网技术要深入底层技术去创新、深入行业场景去应用、深入应用需求去研究。无论是对于企业或个人,物联网个性化、场景化的特性决定了物联网技术将全面融入各个行业各个场景。” 因此,物联网产业需要继续加强技术创新,完善数据安全保护机制,推动物联网技术更深入地融入各行业场景,以满足个性化、场景化的应用需求,真正实现“万物智联”的美好愿景。 免责声明:本站注明为其它来源的信息均为转载其它平台,对此类稿件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观点及立场。版权和本站无任何关系,若有侵权或异议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或更正,联系邮箱: bj@skwnet.cn https://www.skwnet.cn/sys-nd/289.html
|